(记者林红梅、王志)2006-11-20
始建于1892年的青岛港,是我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近五年来,青岛港没有建设新码头,设计吞吐能力停留在2002年的1亿吨水平上,严重超负荷运作。
交通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青岛港吞吐量达到1.87亿吨;今年11月18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了2亿吨。
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港口,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其中,破解能力瓶颈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开启港口发展“秒的时代”,全力打造“效率快港”,让相同的码头、相同的时间吞吐更多的货物。“振超效率”“孙波效率”“纸浆效率”等一批装卸生产的世界级效率应运而生。
2003年4月27日,许振超团队在接卸“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首次刷新世界(行情 资讯)集装箱装卸的最高记录。
2003年6月3日,青岛港仅用34小时45分就完成了对满载19.8万吨矿石的“易凯”轮的卸船作业,创出单船平均每小时卸5698吨的新的世界纪录。
截至目前,许振超团队5次打破集装箱码头作业世界纪录,孙波团队6次打破铁矿石卸船世界纪录,纸浆作业12次刷新世界纪录。
与1995年相比,青岛港每秒钟卸货从1.62吨提高到2006年的6.66吨。如今,青岛港1秒钟能吞吐6吨货物,1分钟能装卸12个集装箱。青岛港成为全国港口中创新竞争力最强的港口。
青岛港以“秒”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大港的核心竞争力。据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提供的最新数据,青岛港集装箱泊位装卸效率为每小时181自然箱,为全球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