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物流信息        企业名录        产品展示        供求信息        物流社区
物流信息 > 正文
天气预报
·04月11日:未来三..
·04月10日:全国主..
·04月10日:未来三..
·04月09日:全国主..
·03月23日:未来三..
·03月22日:全国主..
·03月21日:未来三..
·03月20日:全国主..
·03月20日:未来三..
·03月19日:全国主..
路况预报
·路况:京津冀晋鲁..
·路况:京津冀晋鲁..
·河北山西等5省部..
·大雾致京津冀晋辽..
·关于“昊华能源”..
·2011年中秋节期间..
·2011年北京铁人三..
·京承高速公路怀柔..
·怀昌路禁止核定载..
·海淀区北四环路施..
物流热点
·北京--唐山
·张家口有望建成铁..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
·发展铁路运输应对..
·上海海关“牵线”..
·沃尔玛中国物流配..
·自4月1日起铁道部..
·快递网络扩张 面..
·国际港口物流中心..
·公路货运价格每吨..
·中国海运业需突围..
·浙江工商发布消费..
·山西普通公路试行..
·山西省将全面治理..
·“网购春运”或遇..
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添加时间:2007/7/6 9:17:00   
 
 

75,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图为交通部部长李盛霖
 

75,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对水运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会前,培炎副总理对召开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在会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我国已发展为世界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

 

他说,625,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指明了当代中国前进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他强调,我们要把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到这次会议之中。水路交通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运事业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水运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科学谋划,务实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建设,努力做好三个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运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了有水大家行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一起干,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水运发展的政策,实施了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推进了水运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了水运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水路交通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水路交通抢抓机遇,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并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结构不断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我国已发展为世界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等水运规划,交通部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等规划,与沿江七省二市联合制定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批大型专业化原油、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码头和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圆满完成,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了新进展。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2006年底,我国共拥有生产性泊位3.5万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00多个。沿海拥有生产性泊位451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78个;内河拥有生产性泊位3.1万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25个。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3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万公里

   (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初步形成

    水运法规体系初步建立。颁布实施了《港口法》、《国际海运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员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了《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航道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水路运输管理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草案已报国务院审核。水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港口的积极性,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20个直属海事局和28个省级地方海事局。完成了救捞体制改革,实行了救助与打捞分开。

 水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着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国内水路运输价格和港口内贸货物装卸作业价格全面放开。加强了水路运输市场准入资质管理,建立了老旧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促进了航运企业和船舶的结构调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建管理程序、规章制度和资质标准,规范了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积极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内地航运业务进一步向香港、澳门开放;开通了福建沿海与台湾金门、马祖地区的海上直通航线,务实推动了海峡两岸海上直接通航。

 2006年底,我国经营跨省运输的国内水路运输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从事国际运输的船公司260多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前20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我国设立了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无船承运人、国际船舶代理企业、船舶管理公司快速发展,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水路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障了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地发展。水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12 %62%;水运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港口接卸了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2006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361万标准箱,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与2000年相比,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达到26%

 水运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大陆有5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的前十位,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中远、中海、招商、长航、中外运集团等大型骨干航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型航运企业、民营航运企业迅速崛起。

 截至2006年底,我国运输船舶达19.4万艘,1.1亿载重吨,运力规模大幅度增加,是2000年的2.1倍;集装箱箱位达85万标准箱,总运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在京杭运河、川江及三峡库区实施了船型标准化,内河船舶运力结构不断优化。

(四)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能力不断提升

 针对水运行业的实际和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加强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能力建设。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把四区一线重点水域、四客一危重点船舶、四季三节重点时段和四船一链重点环节作为水运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加强了海事、救捞、公安、通信等支持保障系统装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成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监管系统,实现了水上监管和搜救海空立体化。先后在11个重点水域实施了船舶航行定线制,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制定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健全完善了应急反应体系。

 在进出港船舶逐年增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水上安全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成功防抗了风暴潮,救助了越南遇险渔民,有效处置了海上溢油等重大海难行动。近年来,人命救助成功率在94%以上。2006年成功组织搜救1620次、救助1.67万人,救助成功率达95.7%。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五)国际海运交流与合作进展明显

    航运企业是最早走向国际,融入国际航运市场的。随着我国水运的迅速发展和地位作用的明显提升,水运方面的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积极参与了世贸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活动,在双边、多边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利益,较好地完成了履约国的义务,树立了海运大国的良好形象。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与美国、欧盟等68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海运协定,连续9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六)科技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大力推进水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推广,一些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十五以来,完成技术开发和科研项目1000余项,数百项技术成果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运工程,成为世界上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治理的成功典范。

 按照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水运行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了华铜海轮、青岛港等先进集体和包起帆、许振超、孔祥瑞等先进个人,增强了行业发展活力。组织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设立了航海日,振奋了民族精神。

 水运事业发展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水运行业干部职工勤奋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

(根据中国政府网直播文字整理)

 

  相关新闻
   ·8月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11.2% 增速有所放缓   (2011/9/20)
   ·天津港拟建人工港岛   (2011/7/19)
   ·上海港半年箱量增10.5%,增幅低于全国水平   (2011/7/18)
   ·2011:预计今年美国港口进口货量将大增   (2011/7/18)
   ·芜湖港董事长孔祥喜:“十二五”打造千亿规模临港物流..   (2011/5/27)
   ·远东航运评论: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抬头   (2011/4/18)
   ·中国最大仓储物流企业入驻宜宾临港   (2010/12/7)
   ·南通港:江港向海港的“华丽转身”    (2010/12/7)
   ·青岛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拟于12月28日投产    (2010/11/24)
   ·潍坊建万吨级散货码头   (2010/11/23)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版权所有: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技术支持:北京马坊物流口岸管理办公室 京ICP证 050097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07-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service@56sino.com QQ:1262439176 传真:62666655
电话:010-6727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