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运输与物流专业学生的采访中发现,作为知识精英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物流业的薪酬较低,即使做很多年也难以达到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同学的水平。刘建新认为,国内教育还没有真正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普遍书本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国外知识多、实际知识少。
郑贵红介绍,来应聘的大学生往往不愿意从一线工作干起,今年公司校园招聘的重点是销售和市场人才。只有具备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才才能成为管理人员。中外运敦豪在人才培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气。公司每年会为7000名员工提供超过平均每人50个小时的培训课程,并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譬如销售部门的新员工入职后,要进行为期21天的全脱产培训,而管理岗位的领导力技巧则需要10天的全脱产培训。仅2006年,公司在每位员工培训方面的人均投入已达1500元。
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
招聘和培训是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的主要手段。郑贵红介绍,中外运敦豪人力资源部有50位员工专门负责招聘,提前3年做出规划,而且每一年都要做滚动式的三年计划。此外,公司开发的在线招聘系统还能够发布全球化信息,其他国家符合要求的人才也同样有机会来中国工作。最近几年,中外运敦豪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校园招聘。仅2006年,公司技术、销售、市场、作业和客户服务等重要部门就从全国57所高校招聘了应届毕业生。
宋少波表示,目前国内部分大专院校新开设了物流专业,一些物流企业也与院校合作开办物流学院,大概两到三年后会有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但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还要再培养。一方面是学校的知识大多是从国外书本上抄来的,没有多少符合国情的东西。另一方面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尤其国内物流业在标准化上差得很远,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支撑专业知识。刘建新表示,目前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加强自我培养、培训,或者与院校合作成立物流学院。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更规范、更吸引客户,效益也就更高。对于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有一段时间的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文章共2页 第2/2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