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物流业和陆路跨境运输行业关注的“道路货物数据系统”快将全面推行。海关呼吁跨境货柜车司机、付货人及货运代理尽早登记和使用该系统,并希望在各口岸以电子申报货物数据方式取代传统人手清关模式,提升清关效率,改善口岸车流问题。
数据显示,推行新系统的18个月宽限期将于今年11月17日到期,届时所有跨境车辆必须使用新系统清关,为了鼓励业界尽早登记和协助各用家预先熟悉新系统,香港海关在上月底于落马洲口岸率先引进首条“道路货物数据系统专道”,让司机以新系统过关,熟习使用过程,稍后亦会推广至文锦渡、深圳西部通道和沙头角关口。在宽限期完结前,传统人手清关模式的信道会逐渐缩减以便跨境运输行业能尽早调节和适应新安排和减少混乱情况。
负责推行“道路货物数据系统”的香港海关特别职务队高级参事梁崇智日前在海关总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由于新系统“需要时间磨合和适应”,所以在宽限期内出现人手清关和电子模式并行安排。当局希望透过进一步引进专道,让货柜司机熟习新系统,避免正式推行时产生混乱。“我们有专职关员驻守在专道的指示版旁边,提示跨境货车司机新流程。此外,更派关员在司机停泊的临时等候区以“大声公”扬声器向司机作出呼吁。如果他们还是不明白,我们会先叫他们将货车驶往验货台,让其他关员再详细说明整个程序。”他说。
逐步设新电子专道
“目前香港与内地陆路边境每天约有2万多架次货柜车进出4个口岸,我们会逐步设立新电子专道,以便吸引司机转向专道清关。”他形容设立专道是“关键时期”的特别安排,期内必须尽量鼓励司机和货主尝试使用新清关方法,同时亦要保障关口顺畅,避免出现挤塞和混乱。然而,海关人员在讲解示范新系统操作外,也需要顾及部分司机的情绪。他认为,要平衡以上各点,在技术和执行过程既要理性处理又要人性化,极具挑战性。
道路货物数据系统要求付货人先在网上输入货物名称、包装说明和数目等共8项货物数据,系统会向付运人或货运公司发出海关货物编号,以确认收到货物资料。付货人须把该编号和货物资料交予相关的货车司机。货车司机在货车通过陆路边境管制站前最少30分钟,透过道路货物数据系统向海关提供有关货物编号及其车辆登记号码。货车司机过关时将会从陆路边境管制站的视象显示器得知海关是否需要检查货物。没有被选定作检查的货车,司机在完成入境处手续后可随即驶离管制站。
总商会免费代申报
根据梁崇智,现时已有500多家公司以代理身份登记使用新系统,至于以付货人身份登记的公司亦达到2500家。此外,香港总商会亦已登记为货运代理,并初步同意可免费代会员及非会员向新系统进行电子申报安排。当宽限期完结,货主仍可以透过已登记的代理或香港总商会向新系统进行货运申报。海关方面亦正努力联络其他商会协助推广新例信息,鼓励用家尽早登记和使用新系统。
“长远而言,该系统可以为香港整体物流链增值。它是落实‘多式联运’的重要一环,连接机场、港口和陆路关口的货物数据平台。以后货主在机场接获直接转往内地的货物后,只需参加海关的‘便利海空多模式转运计划’,货车司机就可以直接转运货物至内地,免却在不同口岸双重查验的麻烦。”他说。“这系统为陆路跨境运输业界作出整合,是一次有重大突破的系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