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4.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然而,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目前,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加快发展。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物流信息化需求的有效放大、政策环境的显著改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密切,由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产品提供商构成的中国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面对物流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产业政策的配套和监管法规的完善进展如何?新的政策走向又如何?
——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角色的变化,通过不断增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何选择优秀的信息技术提供商成为物流企业关注的问题。
——面对多种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物流业务表现的信息资源融合给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运力资源的迅速整合第三方物流市场蕴育着新的市场机会,新技术应用与信息系统整合成为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面对日益活跃的电子商务市场,物流服务市场迎来新的市场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
——面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环境,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中国本土特征,建立独特的商业模式?
以上这些问题将有待我们的进一步解决。 相信物流产业会冲破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开始新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