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我们来到北京房山区李老汉的办事处时,他正坐在电脑前看京联网信息平台上最新的货运信息。我们的到来,无疑让李老汉感到很欣喜,“快坐下,快坐下”老汉热情的招呼我们坐在他办公桌旁边的沙发上。
仔细打量坐在我们对面的这位老汉,黝黑的皮肤,因为吸烟而变黄的手指,精神矍铄的眼睛,透露着刚毅和沧桑。
“我干货运是在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我还不在北京”李老汉点燃一根烟开始和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起他的故事。
辗转南北 谋求发展
李老汉可谓是老的物流人了,十多年前就开始在这个行业中打拼,那时的物流行业大多就是有几辆车做做运输吧。
“您说之前不在北京,那您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干的?”我们对这位老物流人充满好奇。
“我那会儿都在西北那边跑,像兰州,西宁,银川,包头那边”老汉开始回忆当初的情景。“那时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物流,其实现在也不是很懂,就是自己有车,给别人拉拉东西,你看,”说着,站起身,边打趣边走到了靠墙的位置。一个开朗健谈的物流老汉!
正面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地图,有全国的,有地区的,可以说在他的办事处足不出户就能走遍全国了。
老汉指着地图上的某片地方,边画边自言自语的说“这些地方我都走过了,说起来也挺远的。我开始也还年轻,能跑”
我们都知道,那时的物流人,信息很闭塞,通讯设备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个电话就可以把定单拿下来,他们靠的就是用双腿来跑。跑的地方越多拉的活也就越多,货主认识你的也就越多。
听老汉介绍,他们开始时就靠自己周边的一些朋友老乡介绍生意来维持生计,有人要拉货了,就找上门来,西北的货要拉到外地去,货主经过别人介绍,觉得车主很可靠就答应这些货由他来拉。这样零散的客户慢慢维系下来,竟也成了老汉不小的资本,至少,有了车有了货就有了饭有了钱。
“后来我从西北来到北京,北京周边这一片都走遍了。”
“北京这边信息还是挺多的,看您现在发展的状况很不错了。那您当初怎么想到回来的,又怎么想到北京来发展的?”
“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在西北那边一直做下去,那边毕竟有很多熟人,做的还算顺。后来,一个朋友跟我说,你怎么不去北京那边发展呢?现在有很多人都出去了,在别处弄个总办事处,外边分散再设几个,那样你在一个地方待着电话指挥就行了。”老汉扔掉手上熄灭的香烟,又点上一根继续说。
“我一想也对,也不能总窝着,就出来了。四年前来到北京”
落户京城,开辟新天地
当初刚到北京的时候,李先生不是像现在这样,自己单独出来,在北京石家庄的路上设立自己的办事处,他也和其他物流人一样,在物流园区内弄一间房子,摆上桌子,电话,成立一个门面。
“我当初来北京的时候也是在物流园,就在里边开了个门面”老汉介绍说。
“那您怎么在这边弄了房子,自己出来了?是因为地方太小吗?”我禁不住好奇。
“我这个是个配货站主要做配货的,现在走的线多了,在全城开了好几个分部,这算是总部吧。”说起自己现在的成就,老汉不无自豪。
“我来北京就听说了你们京联信息网,我就装了一个,这对我们搞配货和运输的可是大有用处的。”
老汉自己说,他一直在用京联信息网,他大多的货源信息和车源信息都是来自这个平台,有了它就真的可以不用出去跑了, 生意自己就送上门来。交谈中,一个电话打到老汉手机上,短短几分钟,一桩买卖又这么谈成了。
“您又来生意了!”我不无羡慕的说
“呵呵。”老汉笑的一脸灿烂“现在这边一个电话打进来,我在网上找到信息打出去,就可以做成了,容易!”
看到老汉生意这么好,我们也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
50多岁的李先生似乎一点都没有感到过疲惫,依旧神采熠熠。十年前我们没有见到带着车到处跑的他,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见到了稳坐家中操着电脑的老汉。
临走的时候,老汉还拿着我们留下的联系方式,不停地说“以后有什么问题我就给你们打电话,有什么想法我就告诉你们”。
走出那间成就老汉梦想的房间,我看到了物流的明天,看到了李老汉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