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立方米山体恐滑落河道
湖北宣恩紧急预案防备水淹县城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这个并不出名的小县城,日前陷入了切实的忧虑。就在距离县城8公里的地方,一处150万立方米的山体有滑落河水的趋势,由此带来的洪水很有可能淹及县城。面临如此强的地质灾害威胁,宣恩曾一度绷紧了神经,当地政府为此制订了紧急预案,8月底书面下发给全县人民,险情一旦发生,全县3.5万人随时准备撤离。9月5日,宣恩县政府发表了公开信,向全县人民介绍了这起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赶到当地时,当地政府称,由于现在已经过了主汛期,水淹县城的危机可以说暂时得到缓减,当对于相关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已经提交给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以确保宣恩县明年安全度汛。
市民汤木海经营餐馆
“洪水来了我的店怎么办啊”
自今年大雨开始下起来的时候,在县里开餐馆的汤木海就感到了隐隐不安,他的不安源于县城的东北方向———山水相间的牧场河一带。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开始在县城里流传开来:“牧场河那里的一座山快要塌了,河水会被拦腰截断,涌出的洪水会把县城淹掉。”
“最初是在饭店里吃饭的客人闲聊时说起这事的,开始我并没有当真。”汤木海今年52岁,是宣恩当地人。2年前他在县城中心的位置开了家餐馆。
“宣恩是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每年7月开始就是雨季,瓢泼大雨能下个三天三夜,发洪水、山体滑坡是经常的事,所以我最初听他们说山要塌了并没有在意。”然而进入8月,降雨愈加频繁,“山要塌了,洪水即将淹掉县城”的说法,被来餐馆吃饭的客人反复提及,汤木海这才紧张起来。
真正让汤木海切实感到危险即将降临的,是街道干部发给他的那张“明白卡”。8月30日那天,街道干部给了他一张“牧场河滑坡危害(涌浪洪水)避险明白卡”,并叮嘱他一定要保存好。
“明白卡”上详细写明了险情一旦发生,汤木海一家的撤离路线,以及灾害发生时的预警信号和联系电话。
“这样看来是真的了。”汤木海说他拿到“明白卡”那一刻瘫在了椅子上。
突如其来的灾难信息,让汤木海陷入了困顿。经过2年多的积累,汤木海刚在上月末在别处又租下了一个不大的店面,准备开个小分店。“洪水一来我可怎么办,据说县城20米以下都要被淹掉,我这2家店该怎么办啊,早知道就不那么着急开分店了。”
市民王贵明摩托车夫
“洪水一来我就开着车跑”
今年43岁的王贵明至今单身一人,靠开摩托车在路上载人为生。
自从得知洪水有可能淹县城的消息后,他就把存折放在了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我一个光棍汉,又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这么一个存折,我带在身上,洪水一来我开着摩托车跑就行了。”
[对策]保证撤离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现在宣恩县已经设立了31个撤离点,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不死一个人。”宣恩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明关祝说,今年8月26日宣恩县政府正式制订了“
宣恩县牧场河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以地理位置进行划分,整个宣恩县城被分成了31个撤离控制点。“我们保证居民在紧急状况下从家到撤离点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明关祝介绍说,目前危险区域共有9个监控点,对这些危险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同时设立预警点,预警人员接到指令后按规定预警方式迅速发出信号,预警人员必须保持两种以上通讯方式,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为以防万一,目前宣恩县政府已经发出通知,洞坪水库牧场河上下游10公里内、495米水位线以下严禁从事一切生产生活活动;洞坪库区部分水域自5日起严禁任何船只航行、停泊、作业。
[原因]长期库水浸泡导致山体松软
“这处发生险情的山体最早在去年9月就被发现了,到今年8月,这处山体不断产生新的裂缝,进而对宣恩县城产生了潜在的威胁。”明关祝说,发生险情的山体学称“变形体”,位于万寨乡龙坪村牧场河境内,距离下游的洞坪水库大坝约27公里,距离宣恩县城约8公里。2006年9月以来,这个变形体在520米高处出现裂缝,长约80米,宽约0.1-0.3米。
“到了今年8月,这个变形体不断产生新的裂缝,裂缝的间隙以每2天1厘米的速度开裂,裂缝处由520米上升到了620米。”明关祝说,这个变形体下滑的方向为正东方向,体积约为150万立方米。
对于如此巨大的变形体产生的原因,参与险情勘测的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范玉龙分析认为,长期库水浸泡、库区水位频繁变化以及强降雨是主要原因。
范玉龙说,牧场河流域所处的位置属于下游的洞坪水库范围内。“长期的库水浸泡使得大量山体渗水。而且由于地理原因,宣恩年降雨频繁,大量雨水的冲刷加上长期浸水,使得原本坚硬的山体渐渐变得松软,非常容易产生滑坡。”
[现状]水淹县城三条件已失其二
根据专家预测,150万立方米的山体滑落后将形成高512米的堆积体,彻底堵死河道。“这样一来,上游下来的水到了这里水位就会被抬升直至512米,而宣恩县城最大抗洪能力为485米,也就是说会有27米高的洪水倒灌进宣恩县城,县城三层以下的建筑将被淹没。”
明关祝说,在预案下达的8月下旬,专家的这个预测着实让宣恩县政府捏了一把汗,“但是现在情况有所缓解了,洪水倒灌县城已经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在现实中可能性已经不大。”
对于明关祝的这种观点,范玉龙表示支持。范玉龙说,形成512米高水位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宣恩地区保持至少三天的强降雨;二是,牧场河滑坡点上游龙洞水电站的两个泄洪闸全部打开,四台发电机组全部开启排水发电;三是,滑坡后河道无法及时疏浚。
“就目前情况来看,宣恩地区已经度过了强降雨时期,未来发生高强度降雨的可能性不大,这就排除了龙洞水电站的两个泄洪闸全部打开泄洪的可能性。”范玉龙说,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疏浚河道做准备,“但是即使河道没办法及时疏浚,只要前两个必要条件不存在,水位抬升洪水倒灌进县城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范玉龙说,洞坪水库的容量高达3亿立方米,“单单由这150万立方米山体滑落抬升的水位,肉眼几乎看不出,况且经过勘测发现,这150万立方米山体一次性滑落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提交了阻滑治理方案
目前关于牧场河地质灾害的勘测报告和治理方案已经提交至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近期国土资源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给出处理意见。
“治理的主要方式就是阻滑。”范玉龙说,就实际情况看,在裂缝处楔入卯榫阻止变形体继续滑落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向国土资源厅提交的方案中最主要的治理方法。”
对于外界提出的采用人工方式加速变形体下滑,以达到“一劳永逸”的观点,范玉龙认为不现实。“所谓人工方式就是进行爆破,但是对于面积如此大的山体,稍有不慎还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山体崩裂。”
范玉龙说,变形体进行阻滑治理后,各项安全系数将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短时期内不会造成滑落威胁。
“一切的工作都会在明年汛期前结束,确保宣恩县明年安全度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