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北京报道 在现代物流业作用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现代物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有关各方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物流早已走出国门,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成为各国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与现代物流科学技术论坛”上如此强调物流业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张玉台认为,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主要利润源泉。2006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3.8万亿元,这些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品物流总额与进口货物物流总额的快速增长实现。而进出口检验检疫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依法对进出口商品及其包装、运载工具等进行检验和监管的行为,在当前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卫生检疫和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发展,以及打破和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等方面,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张玉台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即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强调“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一全新的战略要求,对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物流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玉台认为,要充分把握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律,大力提高物流效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贡献。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跟踪研究,近20年来,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与GDP之间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但我国的物流效率较低,2004年的这项指标为21.3%,2005年为18.6%,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提高物流效率,空间很大。
张玉台强调,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制定和实施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把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作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突出任务。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和绿色物流,最大限度地消除物流活动对环境、资源能源消耗和安全产生的影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文章共2页 第1/2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