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29日闭幕。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宣读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
这份名为“南宁共识”的联合声明包括7点共识,包括应尽快审议通过《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规划》,并在即将召开的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协调机制;鼓励在未来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下进行讨论在各次区域进行港口合作;鼓励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参与对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技术与信息交流;拓展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投资、国际金融组织和优惠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以多种合作方式,促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际海事框架下加强港口国监督、海上安全、海上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
两个进展
劳务农业领域成为合作亮点
除港口合作外,本次大会还在劳务、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8日,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与新加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能吸纳1000人的劳务合作项目,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以来第一个签约的劳务输出项目。
这项国际劳务合作项目的合作内容为食品加工、酒店管理、家政服务、电子及半导体等专业1000人的劳务合作。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将为新加坡提供劳务输入人员、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和维权等综合服务。新加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人力配置信息和培训等服务。
当天,中国广西农业企业龙头、净资产达130亿元人民币的广西农垦企业集团,也与东盟国家的多家企业和国内、港澳知名企业签约项目42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88.5亿元人民币,成为博览会上熠熠生辉的亮点。广西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勇表示,“(近年来)农垦一方面加快了与东盟相关产业的优势整合,一方面直接‘走出去’,加大境外项目的投资力度。”
他说,中国农业之所以借势“闯”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东盟十国总人口约5.3亿,人均占有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资源均高于中国。东盟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相当丰富。而中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严重约束,到东盟投资,利用东盟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解决中国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
文章共2页 第1/2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