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多年物流行业经验的中外运(集团)总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刘京华认为“需求抑制”是“双边”的。企业能实现成功物流外包的前提无非两点,“首先,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比如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运出,什么时候到达;第二,是社会上是否具备提供这个服务的公司。物流公司能提供,是外包成功的基本前提。许多企业对自身的标准也处在一个模模糊糊的境地。”
合理成本 良性互动
目前企业对外包的期望值和其愿意支付费用的不匹配成为制约第三方物流在企业中发挥“第三方利润源”作用的主要阻碍,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怡亚通供应链公司全国物流总监肖国梁分析说,2000年之前,国有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有自己的物流部门,物流外包的主要是一些合资和独资企业。后来企业的发展要求剥离非核心业务,并且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同时来临的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带来毛利率的下降,例如家电行业。因此,甚至外资企业都不愿意给出他们早期出的价格,担心物流外包带来的效益被增加的成本冲抵。
与此同时,2000年以后物流公司同质化竞争加剧,他们不得不接受利润较低的业务。这样一来,当运输价格低于实际成本时,车辆超载和车辆套牌、偷逃养路费等现象就日益严重,这也反过来进一步扰乱了物流市场。一旦管制超载,运价就大幅度反弹。更关键的是,当物流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业务量或客户,无法形成规模整合效益,为了维持自身的盈利或收支平衡,惟一的办法是选择牺牲服务质量的运作方式。这样的例子在国内物流服务市场上比比皆是。
“这种状况对企业和外包的物流公司都是不利的。”肖国梁总结道。“企业最关键的考虑就在于以合理的物流成本得到相匹配的物流服务水平。很多企业没有想到外包带来的好处,可能远远抵消表面物流费用的增长带来的成本。物流企业是需要较大的投资,给予物流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他们才会愿意为企业投入资金,例如设计物流方案、修建仓库等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作风险,增强时效性。而这些对于企业往往是更重要的。”
刘京华也非常认同合理利润空间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她介绍说,摩托罗拉等公司物流核算非常精细,他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物流企业支出了多少成本,并相应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 “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支出在成本上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相应地提出了很明确的服务要求。这样就会激励我们从内部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来满足他的要求。而我们正是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来逐渐提升自己。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