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客户的要求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物流企业正是通过满足各个客户的不同需求形成受益,继而能承载更多客户,逐渐将各个业务“片断”连接起来,慢慢形成各领域的规模化,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能力。这正是综合物流的发展成熟之道。综合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会将设计物流方案、货代、仓储、包装、信息系统物流环节等等链接起来,以规模化为企业提供综合成本优势明显的服务。
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在解决了价格问题后,能否合作成功实际上还未可知。对此,肖国梁提醒,方案的制作以及运作前期的磨合是合作成败的关键。 “但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具备长远的眼光并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一点是供需双方业界人士一致认同的。
对此郑博元坦言,需求的发展是逐层发展的,当企业亟需控制成本,对物流要求不高的时候,没有必要寻求相对高端的物流服务。
此外,企业还需在物流欠佳的背景下更主动地寻求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的考核。
戴尔(Dell)在成本管理上一向可圈可点,戴尔在中国的物流业务也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中国邮政、嘉里大通、DHL 都成为了戴尔的物流供应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三家公司都有较为齐全的全国网络,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但这三家公司在中国各个区域的优势不尽然,戴尔就按片区划分给这三家公司的。比如华东区DHL比较有优势,而西北区属于中国邮政EMS。此外,外资公司对于物流公司有着成熟的考核办法。例如,戴尔就会通过供应商考评委员会来对其所有的供应商进行考核。
既是物流从业者也是CFO的刘京华从一位财务管理者的角度总结道,会计是按照业务流程的模式进行的,是对业务的记录和反映。因此要合理对物流的成本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反映,还要依托于物流业务的集中化和精细化。“集中化是指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所有信息都要以合理的模式集中到同一个平台。财务核算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对信息做一个收集和归纳。而精细化则对物流各个步骤核算得比较细致和翔实。总的来说,如果物流业务能够稳定而成熟,就能为关键费用摊销的分配原则提供了基准。如果没有财务数据的准确,资金占用成本、周转率等指标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由此在自营抑或外包中做出的选择。
物流是供应链中的一环,而供应链的发展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不会要求成本最低,但会找到一个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平衡点使得双方进入互动的良性循环。在发掘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潜力上CFO责无旁贷。(作者/章小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