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行色匆匆地走进会议室,里面坐着物流公司的销售经理和副总。“今天是什么日子?难得老朋友来齐了!”张默嘴上开着玩笑,心里却在打鼓。因为他已经事先探到了口风,今天他的“老朋友”们来者不善,物流公司要求涨价。
张默是一家企业的物流部门总监。以往,在谈判桌上总是像张默这样的货主企业占得上风,把物流公司的报价压下来几个百分点。但随着物流行业的成本上涨,“涨价”成为这些物流企业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尤其是“年关”将近,新的物流合同将要制定,由于油价等的上涨,物流企业达成了默契,涨价势在必行。
争端
张默所在的公司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巨无霸,每年的物流费用都在数千万元左右。为了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每年向它支付一定的费用。双方的物流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签,长的时候甚至达到三五年。
现在,距离春节重新签合约还有一段时间,物流公司却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单独议价”。
李宗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理,与张默所在的公司已经有数年的合作经历。此时他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张默在明年的合约中将费用上调8%。
“半年以来柴油价格一涨再涨,我们的运营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多个地方又出现了柴油荒,我们的司机只能想办法找到黑市的小作坊,用7块多钱/升的价格来买柴油。”李宗明确表示,三个月来柴油的价格上涨近50%,这么高的浮动公司难以承受,请求张默分担一部分压力。
8%的价格浮动,意味着张默所在的公司要额外支出几十万元的物流成本,这个数字让张默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第一次的谈判不了了之。
逼宫
回到公司后,张默私下对行业做了调查,发现事实却如李宗所说。在北京,随着河北高速公路开始计重收费,很多运输车队都联手涨价15%左右。再加上柴油价格的步步走高,物流公司的利润大幅缩水。
但张默同时发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涨价并非普遍现象。因为大多数物流公司都签订了长期合同,为了稳固现有客户,物流公司在成本上涨时选择了“忍气吞声”,自行消化额外成本。
张默心里有了谱,很快约物流公司经理李宗开始了第二轮谈判。然而出乎意料,李宗一上来就打出了底牌,表示如果张默不接受涨价,物流公司将提前终止合同。
文章共2页 第1/2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