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业振兴规划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实事求是、毫不掩饰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的问题,以及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同时存在的问题。 此外,“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物流基础设施和布局尚未完善,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有阻碍,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本规划就是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首先,规划明确了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规划还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规划还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业是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抉择,因此,做大做强,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的互动发展,扩大物流企业的营业范围,提倡延伸服务,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成为正确的选择。
传统的物流业主要是营销服务型的,也就是通过批发零售赚取差价或服务费用。现代物流业则既包括了营销服务,又包括了产业服务,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设计,从产品的储运到产品的销售,甚至直接与生产方合作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现代物流业既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大力促进新形势下实现和落实两化融合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互相融合和五化并举的战略决策,但如何落实两化融合,找到新的关键突破口,还一直被众人探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是两化融合的最好的突破口之一。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是现代物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应用电子化手段实现物流商务运作的过程。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适应现代社会对物流服务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是现代物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增值性的物流服务是在原有物流基本功能之外,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包括技术服务、便利性服务、快速反应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等,使物流真正融入到实体经营活动中,扩大物流的经营范围。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最能体现出两化融合的领域。
此外,在本次公布的规划中,充分注入了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现代物流业升级、改造和畅通的物流业转型的主导思路,体现了当今的“大物流”概念和推动物流企业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正确理念。因为只有树立“大物流”理念,才能真正把各企业的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更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减少物流支出,降低运营成本。而“大物流”能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物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规划明确指出,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业的振兴,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国内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
规划中提出的一系列内容包含了坚持信息化先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面对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能力弱、网络分散等现状,信息化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作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规划强调了着力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三大重点任务中,有两项与物流业密切相关。一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二是以应用带动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在物流业应用中形成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