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所有从事信息化的同仁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规划,特别是深刻理解和具体实践规划中关于“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主旨,要时刻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
当前,还要重点扶持和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特别一提的是,目前,在各个地区的各个行业,按照规划统筹构建起来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已初步形成,这一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基础网络建设和技术支撑以及信息服务和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并成为推动物流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意义深远
作者:戴定一
物流业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多少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但仔细考虑起来理由还是蛮充分的。其一,扩大内需的振兴规划有相当多的投资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在扩大物流需求,也在增加物流资源的供给。其二,已经列入振兴规划的前九大产业均为第二产业,根据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有许多优化流程和改进管理的任务。随着制造业的价值向产业前后转移,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提升附加值,因此发展以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成了其它九大产业振兴的组成部分。其三,物流业也到了该调整发展方向的时候了。
物流业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发展却极为迅速,主要原因是赶上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此外,“中国制造”的风格也推动了物流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一时间,高速公路网、铁路、港口等纷纷上马,似乎物流市场的规模将会无限制地扩大下去,却忘记了发展物流的本意是提高挖掘“第三利润源”能力的基本宗旨。金融危机至少告诉我们物流市场的扩张可能会放慢脚步,但优化流程、整合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却表现出来,物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作用开始不断凸显。
现代物流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在于流程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从实践上看,物流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整合资源,可以不依赖资产的收购、兼并等方式,而是采用信息系统的共享来实现车辆、仓库等物流资源的整合,提高效率;二是利用信息系统固化规范的管理和流程,避免管理的随意性或暗箱操作造成效益“跑冒滴漏”;三是提高决策水平,优化战略布局;四是支持业务创新,新业务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利润源。
由于物流系统的开放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为物流振兴规划中的重点工程。近年来,由于缺少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影响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因很多,从众多失败的教训来看,从业人员的认识存在误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最典型的是,他们把物流信息的整合误解为信息的绝对集中。
事实上,物流信息的价值完全依赖其背后的管理体系,信息对谁开放、如何修改、何时失效、如何解读……完全是由一套管理体系在维系。如果改变了信息的管理格局,信息的价值就可能不存在。因此,我们整合物流信息是要在不改变信息原有管理格局的条件下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这才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
市场上存在多样的整合需求,也需要多样的信息平台,因此平台应形成一个体系,其基础是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例如信息标准、操作规范等等。这些基础建设需要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创造一个吸引商业资本投入的良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