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技术依靠自主创新
京沪高铁技术上的自主性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前,铁道部透露,在铁路技术装备方面,京沪高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采用国产化的技术装备,打造中国品牌,将有70%以上的技术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京沪高铁建设的关键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铁路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因此,利用好中国铁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此获取技术,是个并不新鲜却很重大的命题。
据专家介绍,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将形成我国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将形成满足我国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要求;运营调度和旅客服务系统,也将坚持自主创新。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纪嘉伦教授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应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但是,毕竟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刚刚起步,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吸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化的比例,提高国内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周民良看来,立足于70%的自主技术,争取突破另外30%的核心技术,不失为技术自主问题的一个解决之道。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而高铁项目的技术源头在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他们掌握的才是核心技术。他希望通过在与德国、日本等国进行技术合作谈判时争取更有利的技术转让安排合同,安排国内更多技术人员进修,组织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对重点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等方式,争取早日掌握核心技术。
仅从机车技术看,目前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四家公司都与国内企业建立了合资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实现在中国自主生产时速达300公里以上的列车,其中10%至15%是进口原车,而80%以上将是“中国造”。
而目前南方汽车集团、北方汽车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已经开始与国外大公司联合开发高速列车技术。南车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小刚告诉本刊记者:我国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车体已完成组装,预计该车将于年底竣工下线。这一新型高速动车组,是南车集团在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的自主创新之作,并计划在明年应用到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客运专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