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物流信息        企业名录        产品展示        供求信息        物流社区
物流信息 > 正文
天气预报
·04月11日:未来三..
·04月10日:全国主..
·04月10日:未来三..
·04月09日:全国主..
·03月23日:未来三..
·03月22日:全国主..
·03月21日:未来三..
·03月20日:全国主..
·03月20日:未来三..
·03月19日:全国主..
路况预报
·路况:京津冀晋鲁..
·路况:京津冀晋鲁..
·河北山西等5省部..
·大雾致京津冀晋辽..
·关于“昊华能源”..
·2011年中秋节期间..
·2011年北京铁人三..
·京承高速公路怀柔..
·怀昌路禁止核定载..
·海淀区北四环路施..
物流热点
·依利达包装器材有..
·《北京市道路运输..
·海关总署令第164..
·鑫海达物流: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
·鑫展望物流 北京..
·道路货运代理及货..
·港口规划管理规定
·8月1日起 “京联..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
·喜讯:京联公司喜..
·陕西省治理公路超..
·北京市全面贯彻《..
·专业货箱维修
·[江西]吉安四位一..
京沪高铁“激活”效应“通行证”迟发源于审慎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07/10/23 11:26:00
 

  70%技术依靠自主创新

  京沪高铁技术上的自主性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前,铁道部透露,在铁路技术装备方面,京沪高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采用国产化的技术装备,打造中国品牌,将有70%以上的技术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京沪高铁建设的关键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铁路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因此,利用好中国铁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此获取技术,是个并不新鲜却很重大的命题。

  据专家介绍,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将形成我国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将形成满足我国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要求;运营调度和旅客服务系统,也将坚持自主创新。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纪嘉伦教授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应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但是,毕竟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刚刚起步,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吸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化的比例,提高国内相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周民良看来,立足于70%的自主技术,争取突破另外30%的核心技术,不失为技术自主问题的一个解决之道。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而高铁项目的技术源头在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他们掌握的才是核心技术。他希望通过在与德国、日本等国进行技术合作谈判时争取更有利的技术转让安排合同,安排国内更多技术人员进修,组织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对重点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等方式,争取早日掌握核心技术。

  仅从机车技术看,目前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四家公司都与国内企业建立了合资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实现在中国自主生产时速达300公里以上的列车,其中10%15%是进口原车,而80%以上将是“中国造”。

  而目前南方汽车集团、北方汽车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已经开始与国外大公司联合开发高速列车技术。南车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小刚告诉本刊记者:我国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车体已完成组装,预计该车将于年底竣工下线。这一新型高速动车组,是南车集团在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的自主创新之作,并计划在明年应用到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客运专线上。


文章共4页    第3/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昆山海关首试“无纸化通关”   (2012/10/10)
   ·物流行业的前景陷入迷途 如何拯救?   (2011/11/15)
   ·物联网或从物流业突破   (2011/7/19)
   ·物流成本热的冷思考   (2011/6/27)
   ·新疆乌鲁木齐新版货运车辆禁行时间及路段正式实施   (2011/6/3)
   ·高速公路网“十二五”建成   (2011/5/27)
   ·降低物流成本要治标更要治本   (2011/5/23)
   ·公路运输面临生死大考   (2011/5/17)
   ·浙江:宁波将扩大双重甩挂运输试点   (2011/5/6)
   ·广西境内所有收费公路免费放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   (2011/5/3)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版权所有: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技术支持:北京马坊物流口岸管理办公室 京ICP证 050097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07-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service@56sino.com QQ:1262439176 传真:62666655
电话:010-6727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