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京沪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各方已等待了很久。
2007年10月中旬,准备10年之久、总预算超过1000亿元的京沪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通过,这意味着,该项目即将投入正式施工。到2010年,一条长达1318公里、运行时速300公里、将北京与上海直达时间缩短至5个小时的巨型高速钢铁长龙将横空出世。
京沪高铁报告获批中国铁路全面驶入“高速时代”
“通行证”迟发源于审慎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即发布公告,批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立项并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当时,很多媒体乐观地预测,该项目年内即可破土动工。
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京沪高铁却迟迟未有下文,京沪高铁到底在等什么?
国家发改委权威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事实上,该项目去年就已完成了途经地域的防洪评价、地震灾害评价,并将“环评报告”上报给国家环保总局、“用地预审报告”上报给国土资源部,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这一“东风”。
可行性报告未能如媒体预测那样在2006年年内获批,源于主管部门对这一总预算超过千亿元大项目的审慎态度。
国家发改委权威人士指出,去年8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开始对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进行评估。经长时间研究,目前京沪高铁已在防震、防洪、抗噪音污染等多方面设立了明确的预案,同时对高额投资也有了初步的投融资计划,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筹备组。
上述充足准备之后,“可行性报告”获批便水到渠成。
去年3月京沪高铁立项之初,国家发改委交通司司长王庆云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曾指出,以此为标志,接下来的五年将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期。而铁路现代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客货运分离,改善运输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表示,目前的京沪线不仅运输密度大,而且客货混流,运输安全、卫生及调度方面都有一定困难。京沪高铁项目建成,可以将目前的客货混运线路改成货运专线,形成客货分流的格局,增强运输方式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载运效率,客货运输的功能都会因此改善。此外,高铁与民航之间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有助于铁路与民航业两个方面提高效率。
|